close
責備的方法
1.
責備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安靜下來,
看著他的眼睛,用簡短的語言對他說
責備孩子的時候,
首先需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在責備他做的什麼事。
所以,要讓孩子停下正在做的事,⋯⋯
用和孩子的視線一樣的高度,凝視著孩子的眼睛,
冷靜地用簡短的語言來責備孩子。
比如,孩子正在吃飯,
嘴裡含著湯匙或叉子走來走去,
還惡作劇,實在很危險。
這種時候,首先重要的是讓孩子停下來。
孩子還在跑著,吵著的時候,父母離得遠遠地叫,
孩子是聽不到的。
重要的是走到孩子的身邊,抱住他,
看著孩子的眼睛,然後告訴他。
如果感情用事地大聲叫喊,
孩子就不知道父母到底在責備什麼,
也不會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辦。
雖然受了責備很害怕,
但是孩子並不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做錯了。
2.
能把父母的愛,傳達給孩子的三個重要事項
在責備孩子時,以下三點非常重要。
1)不是責備孩子的人格而是責備孩子的行為。
重要的是,責備針對的不是孩子,而是行為。
因為孩子的存在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孩子的行為。
2)好好地說明責備他的理由。
要好好地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不可以這麼做。
雖然孩子年齡還小,
但只要用他能明白的語言來解釋,
孩子就不僅能夠聽懂,
而且如果他也很贊同的話,
以後就可能會好好地和父母配合。
不要認為「孩子不懂事,說了也沒用」,
而是要把理由清楚地解釋給孩子聽。
人之所以制定規矩,其實出發點就是為對方著想。
不要只說「不要這樣做!」
而應該告訴他「這樣做會給對方添麻煩,所以不可以。」
父母應該像這樣告訴孩子,
以處處為他人著想為出發點,來培養孩子遵守規矩。
3)與其說「不能做……」不如說「要這樣做……」。
我們常常會對孩子說「不行」,
但是卻沒有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這樣的話,孩子就不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
所以,有時候與其告訴孩子「不能做」,
不如告訴孩子「希望他做什麼」,這樣會更有效。
孩子到了四、五歲以後,
在告訴孩子做事情的具體方法之前,
首先和孩子一起思考,
比如「怎樣才不會忘記帶東西呢?」這樣可能會更好。
因為自己想出來的答案,比聽人說的答案更容易記住。
3.
加上這句話,孩子更容易接受責備
在責備孩子的時候,不要僅僅停留在責備的語言上,
一定要加上一句對孩子表示理解的話。
這樣的話,孩子才會想「這個人是理解我的」,
「這些話是為了我才說的」,也就容易接受責備了。
換句話說,就是把「心情」和「行為」區別開來,
向孩子表示「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提醒孩子「行為」是不對的。
4.
用「我」做主語,而不是用「你」
在告訴對方要這樣做而不要那樣做的時候,
不是用「你……」,而是說「我……」,
這樣表達自己的心情,更能觸動對方的心靈。
就是說,當對方做的是好事的時候,告訴對方:
我很高興!真幫了我的大忙!
這下我就放心了!謝謝!
而對於對方的不好行為,
則告訴他:我很傷心!很困擾!好擔心!好遺憾!
有的孩子被父母責備說「你真是沒用!」
就會感到非常生氣,完全沒有反省,
但如果聽到媽媽說「媽媽好傷心!」
他就會一點點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從而去努力改正。
5.
孩子不管被責備多少次,也還是會犯相同錯誤的
我們都希望對孩子只責備一次就有效,
責備太多次會非常的心煩。
但是,孩子不管被說多少次,
也還是會犯相同錯誤的。
所以,我們只有反反覆覆地講同樣的話。
這並不是父母責備孩子的方式不好,
也不是孩子特別的不乖,
而是因為孩子本來就是這樣的。
大人一般會想「說一次就明白了吧」
(其實大人也不會因為受到一次責備,
就可以徹底改變自己的行為)。
如果試圖只責備一次就讓孩子乖乖地聽話,
那麼就需要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很大的衝擊才能做到。
當然,對於真正危險的事情,
那怕讓孩子受到一些驚嚇,
只要能夠讓他遠離危險,那也是值得的。
但是如果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也想讓他一次就聽話,
父母就會忍不住大聲地責備,甚至動手打孩子。
假如這樣的情況常常發生,
孩子就會變得看大人的臉色來行動,
而不是自動自發地去遵守規矩。
弄不好還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
所以,即使磨破嘴皮,
父母也要不停地對孩子反覆說同樣的話,
只有這樣,
孩子才能一點點地成長,從而養成好的習慣。
本文摘錄自:《這樣讚美與責備,孩子知道你愛他》
1.
責備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安靜下來,
看著他的眼睛,用簡短的語言對他說
責備孩子的時候,
首先需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在責備他做的什麼事。
所以,要讓孩子停下正在做的事,⋯⋯
用和孩子的視線一樣的高度,凝視著孩子的眼睛,
冷靜地用簡短的語言來責備孩子。
比如,孩子正在吃飯,
嘴裡含著湯匙或叉子走來走去,
還惡作劇,實在很危險。
這種時候,首先重要的是讓孩子停下來。
孩子還在跑著,吵著的時候,父母離得遠遠地叫,
孩子是聽不到的。
重要的是走到孩子的身邊,抱住他,
看著孩子的眼睛,然後告訴他。
如果感情用事地大聲叫喊,
孩子就不知道父母到底在責備什麼,
也不會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辦。
雖然受了責備很害怕,
但是孩子並不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做錯了。
2.
能把父母的愛,傳達給孩子的三個重要事項
在責備孩子時,以下三點非常重要。
1)不是責備孩子的人格而是責備孩子的行為。
重要的是,責備針對的不是孩子,而是行為。
因為孩子的存在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孩子的行為。
2)好好地說明責備他的理由。
要好好地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不可以這麼做。
雖然孩子年齡還小,
但只要用他能明白的語言來解釋,
孩子就不僅能夠聽懂,
而且如果他也很贊同的話,
以後就可能會好好地和父母配合。
不要認為「孩子不懂事,說了也沒用」,
而是要把理由清楚地解釋給孩子聽。
人之所以制定規矩,其實出發點就是為對方著想。
不要只說「不要這樣做!」
而應該告訴他「這樣做會給對方添麻煩,所以不可以。」
父母應該像這樣告訴孩子,
以處處為他人著想為出發點,來培養孩子遵守規矩。
3)與其說「不能做……」不如說「要這樣做……」。
我們常常會對孩子說「不行」,
但是卻沒有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這樣的話,孩子就不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
所以,有時候與其告訴孩子「不能做」,
不如告訴孩子「希望他做什麼」,這樣會更有效。
孩子到了四、五歲以後,
在告訴孩子做事情的具體方法之前,
首先和孩子一起思考,
比如「怎樣才不會忘記帶東西呢?」這樣可能會更好。
因為自己想出來的答案,比聽人說的答案更容易記住。
3.
加上這句話,孩子更容易接受責備
在責備孩子的時候,不要僅僅停留在責備的語言上,
一定要加上一句對孩子表示理解的話。
這樣的話,孩子才會想「這個人是理解我的」,
「這些話是為了我才說的」,也就容易接受責備了。
換句話說,就是把「心情」和「行為」區別開來,
向孩子表示「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提醒孩子「行為」是不對的。
4.
用「我」做主語,而不是用「你」
在告訴對方要這樣做而不要那樣做的時候,
不是用「你……」,而是說「我……」,
這樣表達自己的心情,更能觸動對方的心靈。
就是說,當對方做的是好事的時候,告訴對方:
我很高興!真幫了我的大忙!
這下我就放心了!謝謝!
而對於對方的不好行為,
則告訴他:我很傷心!很困擾!好擔心!好遺憾!
有的孩子被父母責備說「你真是沒用!」
就會感到非常生氣,完全沒有反省,
但如果聽到媽媽說「媽媽好傷心!」
他就會一點點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從而去努力改正。
5.
孩子不管被責備多少次,也還是會犯相同錯誤的
我們都希望對孩子只責備一次就有效,
責備太多次會非常的心煩。
但是,孩子不管被說多少次,
也還是會犯相同錯誤的。
所以,我們只有反反覆覆地講同樣的話。
這並不是父母責備孩子的方式不好,
也不是孩子特別的不乖,
而是因為孩子本來就是這樣的。
大人一般會想「說一次就明白了吧」
(其實大人也不會因為受到一次責備,
就可以徹底改變自己的行為)。
如果試圖只責備一次就讓孩子乖乖地聽話,
那麼就需要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很大的衝擊才能做到。
當然,對於真正危險的事情,
那怕讓孩子受到一些驚嚇,
只要能夠讓他遠離危險,那也是值得的。
但是如果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也想讓他一次就聽話,
父母就會忍不住大聲地責備,甚至動手打孩子。
假如這樣的情況常常發生,
孩子就會變得看大人的臉色來行動,
而不是自動自發地去遵守規矩。
弄不好還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
所以,即使磨破嘴皮,
父母也要不停地對孩子反覆說同樣的話,
只有這樣,
孩子才能一點點地成長,從而養成好的習慣。
本文摘錄自:《這樣讚美與責備,孩子知道你愛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